教师应该多些欣赏式教育

曾经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有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教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是一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故事虽小,可寓意深远,对我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颇有启迪。

有人说,教师的目光总是那么挑剔,对于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他们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则戴起放大镜看得一清二楚。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多少反映了教育教学中的一种不良现象:教师对学生批评得多,表扬得少,否定得多,肯定得少。

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看一棵树,我们只要是用欣赏的眼光,总能在这棵普通的树上发现出美来。也许花不鲜艳,但是叶子碧绿,青翠欲滴;也许花和叶子不漂亮,但是枝干长得错落有致;也许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但是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别有韵味。教师看学生也应该这样,他们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都会有自己的优点,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欣赏的眼光,如果我们每天用心去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从心灵深处去赞美他们,那我们一定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先生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教育,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项爱的事业。它是需要用“爱”来经营的。正如教育界夏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名女生数学考试在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陶行知虽然从墨迹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该女生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多少年过去了,那女孩已经长大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表示,那件事以后,她才下决心用功学习,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孩子健康成长,如同栽培参天大树,需要教师的悉心爱护和引导。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更何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学生呢?看来,陶行知点到为止,不仅没有妨碍学生认错,反而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做人。试想,假如陶行知当面指出真相,结果会是怎样?不是女生难抗压力,被迫认错,就是她抹不过情面,死活不认错。不管哪种结局,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伤害,师生关系再难愈合,更谈不上对她有什么教育作用了。

渴望欣赏,渴望赞扬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事实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上进,都想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即使是那些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比一般学生更渴望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美的话语也许能照亮他们的一生。赏识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精神振奋,勇气倍增。赏识能够产生正效应。赏识是成功的前奏。一个学生如果不断体验到被赏识的快感,就能取得多方面的进步,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会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作为教师,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要以大局(即故事中的“白纸”)为重,善于用“赞赏”,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成就感。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人们的教育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激励,多一点温情,从而在暂时染有黑点的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