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1. 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两大环境的施教者。这两大方面影响幼儿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看看小编分享的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吧。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
沟通是双向的,它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手段。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而共同的爱使家长与教师拉近距离,这就成为家园共育的基础。
一句鼓励的话搭起沟通的桥梁
任何人际关系的相处都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教师与家长的接触中要发挥主动作用,经常主动的与家长沟通,这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基本功。
理解与信任是沟通的润滑油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需要,所以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它就好比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这是人的一种生理需求。只有我们先去理解家长,并信任家长,才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将心比心”是沟通的一剂良药
将心比心换言之就是角色的调换,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才能以他人的立场来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与信任,知道他人之所需,他人之所急。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是沟通的一剂良药。
2.幼师与家长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一句话沟通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但并不代表家长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
于是,老师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什么,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老师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
对于这样的家长老师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方式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
3.幼师与家长的沟通误区
交流过于短暂
xx刚入园不久,还不适应幼儿园生活,xx的妈妈想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聊聊,但是每天早上,老师常常怕影响xx的情绪而婉拒;放学也是如此,匆匆道了别。
整个接送过程几分钟搞定,家长一来,幼师把孩子交给家长就离开了;再者就是分工不明,接送时一般只有一两位老师负责,当时场面混乱,单独交流行不通。
交流缺乏主动
xx的妈妈想和老师沟通一下,但是每次问一句老师答一句,要么就是聊空泛的育儿经,有时问到孩子的表现,老师也是一知半解。
究其原因,幼师疏于观察,所以才会聊的空泛;缺乏沟通技巧以及知识的欠缺,害怕在家长面前暴露出不足;在一些高学历家长面前暴露出不自信,也会影响双方沟通。
交流机会不均等
xx是个内向的孩子,而xx的妈妈希望能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希望老师能多给xx交流的机会,每次xx的妈妈问老师孩子的表现时,老师总是回答:很好,很好。孩子不被关注,家长往往也会被忽略,这就造成了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不均等。
老师在与家长交谈时应做到机会均等,乐意与任何家长沟通。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就会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和配合。当老师与家长之间如果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会为家园沟通和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角色错位
xx的爸爸来接孩子,老师说:xx在园里吃饭喜欢挑食。爸爸刚想说在家不挑食,就被老师打断说:要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xx的爸爸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这就表现出,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老师占据“权威”的角色,家长好像只能“接受”,这样很容易产生误解。家长与老师应当理清自我角色,不凌驾于xx之上,善于倾听,全力解决问题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