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理困境靠自己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一种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朦胧期,是内心世界得到不断扩充、日渐成熟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意识形态的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部分初中学生行为上易冲动。头脑不冷静、遇事不多思,自我封闭,使心理处于非正常的压抑状态。常此下去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带来较为消极的负面作用。如何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面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回避法 当学生处于心理困境时,最好也是最容易采取的办法是回避,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人在出现心理困境时,大脑中往往会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点”。这个“点”会导致困惑、烦躁、焦虑等行为。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点”转移到没受到刺激的神经中枢中,兴奋“点”得到了控制,就容量摆脱心理困境。转移注意力是简便易行的主观回避法。当你痛苦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痛苦郁闷”,使困境得到缓解。
二、换位思考 在客观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事实都可以逃避。有时候,换位思考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消极角度来看待问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消极情绪,陷入矛盾重重的心理困境。但换一角度,用乐观态度对待同样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原来事情本身还有积极方面,就会将消极情绪转换为积极因素。 传说有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二儿子是晒盐的。为了两个儿子能够过上好日子,老太大整天发愁!老人家愁什么呢?每逢晴天,老太大就念叨:这大晴天,我大儿子的伞到哪儿去卖呢?于是老人家就为大儿子发愁。每逢阴天,老太太就嘀咕,这阴天下雨,二儿子的盐可怎么晒呢?于是老人家又为二儿子发愁。一天又一天,老太太整天都这样愁眉苦脸,时间一长日久成疾,病倒在床上。两个儿子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应该为二儿子高兴,明天好卖伞,你应该为大儿子高兴。”老太大听了以后仔细一想真的是这样,马上心理就踏实了许多,几天后病也好了。从此以后,老太太高高兴兴欢度着自己的晚年。同样,在一个班中有几十名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成绩稍差的学生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怕自己不行,如果考不好多丢面子!成绩出来后,得知自己真的没考好,每天都很郁闷。如果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这个学生可以在试卷中看看自己都做对了哪些题,而目,其中哪些题是原来根本不会做的。客观地找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不快的感觉和令人痛苦的心境都烟消云散。
三、幽默法 幽默是解脱心理困境的办法之一。据说,英国首相威尔森在一次演说中,台厂有人喊:“狗屡,垃圾!这是指责他演讲的内容。但威尔森这位干练的政治家加微笑着面对台下,并假装糊涂说:“狗屡?垃圾?公共卫生?各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这个社会问题。”就这样,他不仅没陷入困境反倒赢得一片喝彩。这是用幽默化解矛盾的非常经典的例了。其实,幽默不但会计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而且,能使困境和窘迫转为轻松和自然,也是走出困境的捷径。
四、宣泄法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对发生不愉快事情中的那位能够压抑白我情绪者给予较多的同情和认可,而对敢于宣泄自我情绪者则给予的是不认同或否定。 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来压抑情绪的表现,让自己保持“谈笑自若”,通常能缓解表面的紧张,却无法做到彻底消除未能流露的激愤情绪。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要减轻困境小的心理重压,就应该学会宣泄、敢于宣泄,用适当的宣泄换来心境的慰藉。
五、补偿法 学生在学校或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和那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不但心情不好,而且会直接影响学习。用什么形式才能缓解不畅的心境呢?不妨试试用补偿法。补偿法就是用新的想法和行为替代原来不太愉快的心境。比如日本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原是专攻钢琴的。他在一次不幸的事故中摔伤了手指,不能继续弹奏他喜爱的钢琴了,当时的小泽征尔情绪非常低落,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后,他才意识自己不能这样下去,要尽快掌握一种新的技能,要找回原来的自己。这时候他毫不犹豫改学指挥,从此一举成名,不但摆脱了生活困境,更摆脱了无法言表的心理困境。 当困境和挫折出现后,要学会自救,要能够及时排解心理上的压抑情绪,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