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一闲下来就觉得无所事事,还很不爽?

文|Lens杂志

你是工作狂吗?如果是,放假当然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啦。

如果不是工作狂,你会不会很期待假期?可有的时候,好不容易把假期盼来了,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结果假期消逝在茫茫然的一天中,自己也没有一种休完假全身心都翻新了一遍的感觉,反而会不爽地觉得:“这一天怎么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

原因可能是,你选择的娱乐方式有点问题……

那些整日忙于工作的人,常有这种感觉:一旦休假了,往往无所事事,觉得非常无聊。春节将至,又会有人苦恼于这种闲愁。

事实上,这种难受的感觉有个名字叫“假日综合征”,最早在1955年由卡特尔提出。更早在1950年,精神病医生桑德尔·费伦齐就曾经发现:在实施六天工作制的当时,他的病人在休息日(周日)歇斯底里和抑郁症的发病率都高于其他工作日,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周日官能症”,随后布莱斯·博耶又发现了人们在圣诞节的境遇也难逃这种“一闲下来就精神不爽”的规律。更有甚者,1958年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家发出警告:“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休闲是一项高危活动。”

心理学家米哈依·齐克森米海在《摆脱无聊,甩掉焦虑》一书中,记录了对五种人群(登山运动员、设计师、舞蹈家、象棋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的调查,并发现能让人们感受最佳的活动里就包括了竞技体育运动(另外几种活动是“设计或发现新事物”,“去新地方探险”,“解数学题”以及“聆听好音乐”),而我们常干的看电视、上网等活动则非但不在其列,而且他与罗伯特·库贝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还指出:电视看得越多,人的情绪就越抑郁。

齐克森米海解释了其中的缘故:休闲分为积极娱乐(即需要“动脑子”或者“费力气”的娱乐,例如弹吉他、打乒乓球、组织公益活动等)和消极娱乐(即不需要“动脑子”的娱乐,例如看电视、上网、喝酒、泡吧等)。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积极娱乐活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大脑时刻围绕着这个目标运转;而消极娱乐则没有明确的目的,对大脑毫无约束。粗看起来,这种头脑中的“目标”似乎暗含着“费脑子”“忙碌”“强迫”等负面的意思,所以大家容易心生排斥。毕竟都累了一天,这时候许多人就不想动脑子。

不过别忙,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在大部分时间里,人都生活在一种极端艰苦而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肌肉远不如许多其他动物强壮,却还需要为发达的大脑攫取更多的养料,这就迫使人们开动脑筋以弥补体力的不足。那些天生“不喜欢动脑子”的人们,更容易一代代地为自然选择所淘汰,而存活下来的,绝大多数是那些“喜欢动脑子”的人。因而在千万年后的今天,这种“喜欢动脑子”的特性已经固化在了我们的人性之中。而这就决定了我们一遇到“不用动脑子”的情况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而那些快乐和幸福感,则正藏在“动脑子”的活动当中。

图|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