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老板:你是否真的需要人才?

说到“人才”,它当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也是周承标老师最不敢讲的一堂课。本人见过许许多多的企业老板,他们比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心里比谁都着急,但就是不知道“人才”到底在哪里,“人才”常常与他们擦肩而过,可就是浑然不知,即使得到了“人才”,也是无所适从。原因在哪里?周承标老师毫不客气的说,原因还是出在老板自己身上。假如企业老板真的需要人才,那就请接受我下列六问。

一、您是否有真正的“爱才之心”?

您既然要延揽人才,就要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招而不用不为爱才。比如当年全球汽车业巨头福特公司的亨利二世,就不喜欢任何人超过自己,在他当政期间,许多杰出的人才不是被他扫地出门,就是自动辞职。我们许多国有企业和部分地方政府的老板,其“人才观”不在今天的话题之列,它是由体制、机制和利益主体不同而造成的,当然可以另当别论。可是其他类型的企业,特别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态度并不是那么的阳光,许多“空降兵”难以施展自己的所谓才华,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压抑,连同老板的亲戚和得力部下有时甚至也成为他们的上司;许多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和企业顾问也有同感,其观点或建议往往被以不实用束之高阁,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毕竟是我亲眼所见。有一个笑话还是耐人寻味:说的是,两个拉比(犹太人教士)在交谈,甲问:“智慧与金钱哪个更重要?”乙回答:“当然是智慧更重要。”甲反问:“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为富人做事呢?大家已经看到学者、哲学家(含有智慧的官员)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是露出狂态呢?”学者、哲学家的智慧或许也可以称得上智慧,但在金钱的狂态面前俯首帖耳的智慧,是不可能比金钱重要的。这个笑话,企业老板需要思量,我们的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和企业顾问也需自省。

二、您是否有“识才之眼”?

具体解释是,企业老板应该具有睿智卓识的眼力,识人准、用人当、识其贤愚、辨其良莠、能让藏龙腾飞,卧虎猛跃。但识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白居易有一句诗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一个平庸者,身边不可能长期云集人才。如三国袁绍好谋无决、多端寡要、志大而智小、色历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起初是魏国相公叔座的家臣,很受主人赏识,在公叔座病重时,魏惠王问他对国事有何安排打算,公叔座说:“我只有一件心事告诉你,我的家臣商鞅,年纪虽轻但有奇才,希望您能重用他管理国家。”惠王回去对侍臣说:“公叔座简直病糊涂了,竟想叫我重用一个不出名的商鞅管理国家大事,这岂不是太荒谬了吗?”后来商鞅投奔秦国受到重用,并最终辅佐秦孝公打败了魏国。惠王这才后悔过去不该不听公叔座的进谏,但后悔已晚。曹操是个贤明的老板,记不清了,他曾评价过荀攸还是郭嘉:“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回、宁武不可过也。”

当今的中国,环境已经给企业老板,甚至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平台,可以任意放飞自己的理想,张扬自己的个性,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从而实现自己天一样大的梦想。一个企业就好像一个国家,老板如国王,帮手如良将,企业培训师及顾问如谋臣。大而言之,经营企业如同经营一座城市、经营一个国家。如果老板身边聚集大批真正的人才,高瞻远瞩,一切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目标不能达到。

三、您“求才之渴”的程度如何?

一个有强烈人才意识的人,既有爱才之心,又有识才之眼,自然就会有求才之渴。曹操三发求贤令可见终生求才若渴;燕昭王为振兴王业,筑招贤台,用千金买马骨,可见求才之真心;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见其中肯程度。我们的企业老板这样做了吗?我们眼前的许多现实,老板仍是“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四、您的“容才之量”如何?

用人不易,容才更难。当然,这里不是要求我们的老板的容人标准,一定是肚能撑船、虚怀若谷、容川纳海之肚量;但是,一个人如心胸狭窄、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甚者嫉贤妒能、“武大郎开店”,容不下高于自己的人,确实无法成就一番大业。这里,既然说是“人才”,就必有人才自己的独到见解,必对自己的观点、见解及才能充满信心,因而人才一般不会轻易附和老板的意见,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异才者常还有怪癖,持才自傲等许多特点,或者说是缺点。

五、您的“用才之能”如何?

人才是国家的资源,社会的资源,当然也是企业老板的资源。你作为企业老板,“满园桃李任你摘”,你应该感到是多么的惬意与潇洒。如果在一个企业中员工跳槽率很高,留不住人才和用不好人才,只能说明你的企业存在一定问题,古时候就有这样两句话叫做:“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你如果留不住人才和用不好人才,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

用当其才,是企业老板和决策者的坚实功底。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清代诗人顾嗣协诗曰:“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用其长、避其短、是用人之道。当然,人才有“专才”、“偏才”、“兼才”、“奇才”、“怪才”、“鬼才”等,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全才”。

六、您是否有“育才之法”、“招才之术”、“护才之魄”。

这里只简单谈谈“招才”。企业原来招聘人才,大多是按照招聘流程,要求具有一定的学历、资历、能力,能及时给企业带来现实利润的人;上个世纪末,企业招聘又重视人才的情商、智商、对企业的忠诚度,与自身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的人,西方标杆企业则按照自己的企业文化背景,重视如创意、创造性、激情、灵敏度等个性化方面的内容。在中国,有着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这是一个不可抹杀的地方,尽管浮躁的商业社会给人带来庸俗的一面,中国的人才或者职业经理人,绝不能简单的看待是为了报酬和待遇、也不是仅仅为了报酬与实现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中国文化的忠诚与志同道合有着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殊含义。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他们所追求的是志同道合,有着不比的韧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古往今来,人才都不愿闲散山野、俯处牖下、老死田间。这就看我们的企业老板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方法来招揽自己的人才。中国古代,有很多招贤的实例,均取得极佳的效果: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穆公求士、一霸西戎;刘邦招郦食其;张良月下追韩信;刘秀与严光同眠;朱元璋请刘基出山。事例数不胜数,他们所招的均是国家栋梁之才,是用金钱是无法计量的。

说到这里,我们的企业老板困惑了,周承标老师刚才说的都是帝王之术,我们难以做到。说真话,周承标老师更做不到,我本人修炼就远远不够,但一直在努力。多少年的企业咨询和企业培训,本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作为一个培训师、策划师、咨询师和企业顾问,甚至是企业的CKO,不管水平有多么高,能力是多么强,再高都高不过我们真正的企业老板,那就是我们未来的企业家。这就像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所说的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吾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不绝粮饷,吾不如萧何;率兵百万、吾不如韩信。但他们能为我所用,这是刘邦得天下的原因。建议,作为主帅作为企业老板,不善将兵,应善将将,一切为我所用。众里寻他千百度,切切莫让你有用的人走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