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大 全球招聘遇尴尬

调查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的人认为自己压力极大。

“过劳死”的现象开始在中国出现,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技工荒”引发“职校热”……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新年报告会上,人大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对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重大事件进行了点评。

薪酬调整

IT业:一般员工薪酬平均增长7%,经理层员工薪酬增长超过11%,决策层员工薪酬增长超过17%。

金融业:中高级职位特别是总监级别以上的职位极为缺乏,人才争夺激烈,薪酬上涨。

家电业:薪酬增长率相对较低,但研发依然是主导行业的核心部门,其薪酬水平高出平均水平12%;市场部门紧随其后,高出平均水平7%。

点评:关键职位和关键人才的价格在不断提升,既体现了关键职位和关键人才对企业的价值,也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公务员工资改革

北京推行“规范公务员收入”,即所谓“3581工程”,科、处、局、部级干部月薪分别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万元。将公务员收入变“暗”为“明”,公开化,变“繁”为“简”,工资项目简化,消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上海推行公务员“阳光工资”改革,“阳光工资”制度就是对机关工资外收入进行统一管理,改革目的在于规范公务员收入。

点评:开始改变公务员整体薪酬水平长期偏低的现象,增强公务员薪酬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引入职位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预示着中国公务员的职位定价将开始取代身份工资制度。

高管薪酬调查

企业总经理与员工平均收入差距拉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之间差距拉大,高管薪酬存在地域差异,东部地区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两地显示了比往年更大的差别。

点评:中国企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市场化用人机制正大力推进,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有企业向关键岗位倾斜渐成趋势。企业高管薪酬制定的市场驱动明显,市场既提高了高管薪酬的整体水平,也加大了高管之间的内部差距,国内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已经出现了与国际接轨的现象,部分行业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准。工资是什么?是一种价格的信号,说明中国目前人才市场上职业经理人队伍是非常稀少的资源?

过劳死与压力管理

去年11月7日,38岁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肠癌病逝;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公司总经理胡凯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逝世;4月8日,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停在跑步机上突然辞世。《中国企业家》杂志对252位活跃在中国商界的企业家的调查结果显示: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中关村园区企业员工与人力资源经理健康指数网上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9.9%的中关村人对自己的健康并不自信。《财富》中文版联合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对1576名高级管理人员所作的调查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的人认为自己压力极大。

点评:由于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工作压力迅速上升,中国的企业开始关注“工作压力”的问题,就像我们过去常提起的日本“过劳死”现象,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的不规范,需要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在各种关系中周旋,企业家成为“起夜家”?对民营企业家来说,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制度化,事事做主,压力过大,这都预示着压力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了解员工目前的工作压力,提供减少工作压力的方案。

全球招聘的尴尬

去年6月开始,国资委拿出23个央企高管职位,面向海内外招聘。但最终结果是,出身国企的人选占了绝对多数。报名者中的16名具有外国国籍、65名拥有绿卡者全部落选。与此同时,上海市纳才“网点”遍布法、美、德等7国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也以百万年薪全球公聘四家大型国企老总。北京一家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跨国公司高层进入中国企业工作,服务时间超过一年的不足4%。去年9月29日,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特别会议,在董事会成员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强行做出决定,免去来自于外企的职业经理人杨维平的总经理职务,杨维平出身德国汉高、费森尤斯等外企,有15年外企总经理的从业经历。

点评: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选人,表明了传统国企干部管理制度开始发生突破,也表明了开始实施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人才市场的举措。如何认识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为何效果不显着?国企老总的水平、能力不行还是体制的制约?缺人才还是缺管理平台?国际化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体制和机制的国际化!企业急需加强治理结构、管理流程和基础平台的建设。否则,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经理人如何在这种管理体制特殊、管理不规范的平台运作?很难想象,仅仅靠引进职业经理人就能取得预期效果,至少是双管齐下。

外企工会风波

中日合资企业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总务经理兼工会主席唐小东被解职。日本独资企业西科姆(中国)有限公司单方面终止公司工会主席李东亚劳动合同。沃尔玛等部分外企无视中国法律拒建工会。

点评:外企(也包括私企)拒建工会,凸现当前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以及企业工会组织的现实困境。工会主席因维护工人权利而被资方解聘,说明了工会组织在维权过程中的艰辛。在失衡的劳动关系下,如何让工会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值得深思。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2003年的212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5年的338万,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年俱增,总量上供过于求,大学生就业难。前程无忧“2004年大学生求职趋向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首选依旧是大城市,热门行业和大企业。找不到工作和招不到人现象并存,结构矛盾突出。价格回归,大学生月薪期望值普遍下降。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公布了一项针对200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95%应届毕业生工作一年要跳槽,60%的毕业生对现有工资不满意,表示想跳槽。

点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精英意识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工资下降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表现,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作用的结果。由于保留工资的上升,加之企业忠诚度的下降,以及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大学生跳槽频繁困扰企业。

技工短缺

自去年年中珠三角、长三角隐现技工荒,至今愈演愈烈。调查显示,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未来20年内这样的需求仍将继续走高。“技工荒”引发“职校热”,目前我国中等技术学校一次就业率业95%。技校生毕业率首先在各类毕业生中领先。

点评:凸现我国宏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上的不足,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训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

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的机制。职业教育的重新兴起,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完善的表现。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我国产业内涵,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名企裁员

2004年3月,联想集团开始战略性结构裁员,裁员的数量约占集团员工整体比例的5%。5月27日,实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实达PC)开始裁员,由521人裁减为189人,332人被裁掉,约占公司人数的64%。中石化实行剥离战略,上半年裁员8000,裁员直指中层队伍。

点评:中国企业的裁员在继续。但不再是简单的减员增效,以及末位淘汰,而中国企业开始出现对多元化战略的反思和调整,因战略调整而出现的战略性裁员,开始在中国登台亮相。“企业不是家”的观念出现,说明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和不得不作出必要的选择。竞争性的行业和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的紧迫性在迅速上升。中国的企业员工关系的管理开始面对压力。中国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变革来临,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组织战略调整的需要。如何提高对外部竞争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如何解决因裁员所产生的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是未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