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的意思是什么?

有一个众所皆知的禅宗故事,将这个道理阐释得最为贴切:有一个和尚被一只老虎追赶,当他爬下一处峭壁时,他的衣服不幸被树枝勾住,而不巧的是,就在这附近刚好有一个老虎的巢穴,其中住着一只凶残的老虎。这时,和尚发现周围的树丛中有一串草莓,于是他采下草莓,专注地闻着草莓的芳香,并小口品尝,心中开心地想着:“好甜的草莓!”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如果能够做到这般地觉察当下,就能真正地活在当下,而摆脱过去和未来这两只“老虎”的威胁。

被老虎追,还有闲情逸致吃草莓,听起来太不可思议?老实说,我在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也在心底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再仔细一想,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时候“虎影幢幢”的感觉,其实都是自己想象捏造出来的。

例如,念念不忘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有时又担心未来会不会状况百出,计划是不是赶不上变化?适度的反省过往以及防患未然,都绝对有必要,然而反省过往不代表要活在过去,而防患未然更不意味着要预知未来。

所以,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修炼自我的“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做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

活在当下,就是像一个正带着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孩子,把整个世界、把每个片刻都当作未知,细细品尝每一次的真实感觉、感受,没有任何的应该和不应该、没有任何的好和不好,只是全然的允许、全然的自在!

活在当下有三个层面:一是身体层面,二是心理层面,三是灵性层面。一个人有没有活在当下,检查一下自己这几个方面就知道了:

我是全然在经历此刻还是带着过往的经验去评判现在?

我是接纳发生的一切还是在逃避此时此刻的感觉感受(不论是舒服的还是不舒服的)?

我们为什么要活在当下呢?为了真实的生活。虚假的生活喂食了防御、面具、心理盔甲、身体疾病、紧张情绪、安全感匮乏、自我价值低下。而真实的生活滋养了平安祥和、心灵富足、轻松自在、无边喜悦。你喜欢哪一种呢?真实的你喜欢真实的生活!我们可以经由任何一个进入美好的当下:

第一,在身体层面:放松。与身体有关的都是,感官感觉、吸气呼气、本能机能、身体结构、行为举止、吃喝拉撒、健康生病。每样都是一扇进入当下的门。

打个比方,身体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有四扇窗、一道房门,四扇窗分别代表眼耳鼻舌、一道门代表躯体,而这房子里住着一只顽皮的小猫,小猫就代表头脑。从不同的窗子或从门看进去都能看见小猫,乍一看像是五只不同的小猫,其实是同一只,只是这只小猫太疯狂,总是想充当房子的主人,所以人们看房子的时候通常只见小猫不见房子。

如果你想活在当下,最最重要的是别让小猫成为这房子的主人。谁是房子的主人,是你啊,是你的意识、是你自己的那个“看”。

对身体来说,活在当下地对待它只需要做一个事情:就是放松。

如果房子里没有小猫,房子本身就是放松的。一旦小猫在里面上蹿下跳,房子就有可能东摇西摆。

如何放松呢?随时随地地专注于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感觉身体各部分的状态,并且有意识地呼吸,让呼吸像扫描器一样不时地扫描身体,从上到下。这个练习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包括独自一人或与人沟通的时候、走路或静止的时候、说话或静默的时候、平静或激动的时候。身体的特性之一就是永远在当下,所以身体以及长在身体上的感官是最好的进入当下的助缘。

第二,心理层面:觉察、接纳、体验、观照每个情绪。心理层面是关于情绪和念头的,这两样东西一般来说都是我们不太喜欢的东西。情绪害得我丧失理智、念头害得我无法专注。因为情绪和念头,我们不知道损失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正如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坏孩子一样,如果大家一直把他们当作坏孩子并孤立、打击他们,他们的破坏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厉害,如果哪天老师醒悟了,开始关心、理解、爱护他们,他们很可能会成为比其他孩子还要优秀的学生。情绪和念头一样,能善用,就是非常重要的助缘。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也没有一种情绪和念头的本质是坏东西。

利用情绪进入当下的方法是觉知情绪,过程包括觉察、接纳、体验、观照四个步骤。

看见情绪的升起就是觉察。你不能在情绪的风暴席卷一切的时候才看见,要在它初升起的时候就看见,这需要具有一定的警觉,这个能力可以一天一天培养,练习多了,就会越来越好。

接纳情绪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情绪出现,允许它。没有任何评判、控制、抗拒、改变,只是让它在那。就像看见自己家那个调皮的孩子,不要马上拿起藤条就打,要允许,这就是接纳。

体验是去经历这个情绪,看看这个情绪会把自己怎么样。放心,当你这么想(看看这个情绪会把我怎么样),它就不会把你怎么样。体验情绪要观察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肌肉、组织、器官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察呼吸的变化。同样,只是体验,不是改变,就像在慢慢品味红酒的味道一样。观照像一个摄像机的镜头由近到远变化的过程:原来黏在情绪上,慢慢地拉开,看着它变小,仿佛和自己无关。于是,你又可以回到此时、此刻、此地。于是就这样进入当下。

对于念头,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设法消除。我在课堂常听到学员问,“老师,我怎样才能没有念头、进入无念和空无的状态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怎么可能让房间里的猴子静下来呢?哦,除非猴子死了。

整个地球有70亿人,每人有一个头脑,就算每个头脑每秒钟产生一个念头,每秒钟就有70亿个念头。人类有着相似的头脑,头脑间的念头每时每刻都在彼此“串门”,一念方退,一念又起,你能打败哪一个?所以,千万别给头脑、念头作对,你一定会输的!

如何把念头当作助缘进入当下呢?就是观照念头。看着念头但不理它,就好像天空看着浮云一样,只是看着念头来来去去,而不予理会。天空总是天空,哪怕漫天乌云,乌云也不是天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