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读经典的好处

少儿读经开展起来以后,许多人发现有一些好处。例如,一、古时的经典、蒙书,大多是一些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儿童读后,从中吸取一些修身之道,做人之道,治学之道。具体如对父母孝顺,对老人尊敬,对同学和睦。学习时刻苦……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读经后变得“懂事”了。二、古代经典及蒙书中的一些作品,有的富有文采,有的语句精炼,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包罗宏富。儿童读后,提高了语文水平,增强了认识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有的蒙书少儿读起来有些兴趣,背诵容易,他们通过反复咀嚼、朗朗诵读,还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在少儿读经时,许多家长过问或直接参加,不但孩子受到教育,老师及家长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教益。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通过这一活动,也可同时提高教师及家长的素质。四、孩子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读经活动,必然走向社会。使许多人对多年来遗忘的传统文化重新接触,重新认识,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显然有利。

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少儿读经热中取得了不少成绩,是个好的迹象,令人高兴。主持少儿读经的教师和专家的劳动令人敬佩。但这一活动开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也不能不提到。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我认为要解决几个主要问题,即在“度、量、正、懂”四个字上进行反思。

度:度就是要求适度、恰当。儒家把“中庸”当作“至德”,即最高的道德。一个人做事要求达到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即不要达不到,也不要过火,十分不容易。少儿读经也是这样。要做到适当、适度、适宜、适合,首先要对此事定位。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的横向联系差,接触面少。孩子走进学堂后,除了读书,就是练字,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读书的内容又多是前人规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着重人际关系的内容。而今天的少年儿童,处在科技发达,经济发展,大量横向联系的现代社会中。他们学的知识,不但有社会科学,也有大量自然科学,外国语文、艺术、体育等。对他们进行德育,也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少儿读经从德育上说,主要是传统教育,从智育上说主要是社会科学。这些内容只是对他们教育的一部分。我们面对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少年儿童,对他们培养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新人,因此读经只能是今日少年儿童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占用时间不宜过多,不要使这一学习内容替代或冲淡其他活动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不要因为读经,冲淡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不要因为读经,使其他科目成绩下降,影响考试成绩,影响升学。

二、量: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在我国几千年的光学历史中,不乏名篇佳作,可以说读不胜读。有人把读经的范围划的很宽,显然不太合适。深奥的不说,单以旧日专为儿童读诵的蒙书来说,就有百十种之多。例如:一、主要为进行识字教育的,(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二、以教育为主的,(如《名贤集》《龙文鞭影》等;)三、着重对小儿进行教育的,(如《弟子规》《小儿语》等;)四、着重对女子进行教育的,(如《女儿经》《闺训千字文》等)五、着重进行孝道教育的,(如《廿四孝图》《劝报亲恩荡》等;)六、着重治家教育的,(如《朱子治家格言》等;)七、着重文学教育的,(如《千家诗》《声律启蒙》等;)八、着重行业教育的,(如《营生集》《四言杂字》等,)还有一些宗教迷信等内容的读物,林林总总,举不胜举。以今日少儿仅有的时间,不可能全读,也不可能多读,更何况有人再加上《老子》《墨子》《楚辞》,直至宋代的《近思录》等等,一番好心,令人敬佩,但列出的书名太多,让孩子们广泛地去学、去背,却未考虑到孩子们需要大量时间。孩子们可利用的时间就是这么多。突出了这方面,必须影响到那方面。为此,必须少而精,贯彻教育学中“量力性”的原则。

三、正:少儿古书诵读活动是对儿童进行德育与智育教育。做此事的前提应是把正确的东西给孩子,把不正确的摒弃掉。毛泽东同志早就把传统的文化分作精华与糟粕两部分。“民主性的精华”要吸取,“封建性的糟粕”要坚决摒弃。孔子作为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创立了一套学说,但后世儒家对其思想发展中却出现了异化。例如宋、明以后,儒家大讲的“三纲”,与孔子的主张大不相同。后世人心目中的“君为臣纲”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绝对忠君说,而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则是有条件的相对忠君说。“父为子纲”表现为“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实际上孔子主张父母有错,应该“几谏”,《孝经》中更大量论述对女子还是比较尊敬的,(“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句不是泛指,系就一具体事而发)。多年来的儒家思想培养的是封建社会治国的干才和顺民,今日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传统文化只应取精弃粕。过去的经典、蒙书中难免有一些与今日要求不相吻合的地方,不应笼统拿来,而应有意删弃。要在仅有的宝贵时间内选取最好的内容。例如一篇文章一段话中, 精华与糟粕并存,应该弃糟粕取精华。如果两者在一起,不好弃取的话,宁愿这一篇(段)不要,也不应迁就。何况我们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很多,有大量挑选的余地呢?

四、懂:在当前少儿读经中,有一个理论说:“现在孩子们不懂不要紧,只要背熟了,以后慢慢懂得其中的道理,会终生受用不尽……对此主张,不敢令人苟同。少年儿童接触面少,头脑单纯。有些事情先入为主,应该趁此机会向他们灌输一些正确思想。使其深深地印入脑中,体现到行动中,如果让他们背诵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显然没实际意义。这样做不但难记忆,更主要的是一些不懂的东西进入他们小小的头脑中,造成混乱,影响更主要,更正确的东西进入,无疑是一浪费现象。即使以后理解了,在脑中空占许多时光,也是得不偿失。一个人的理解与记忆尽管是两个不同能力,但也不应绝对分开。能理解的内容记忆起来就快,不理解的内容加以强记很慢。不懂硬背事倍功半。例如,叫他们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儿童读起来不顺口,又不知为什么,自然背起来慢,背完以后不能指导他们的行动。如果在《朱子治家格言》中,儿童背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教育孩子吃饭时不要掉饭粒,就很自然,用得上。

几年来,少儿读经成绩很大,难免有不足之处。怎样对待个别人进行中不适度、不适量、不区分、不理解这四项不足呢?自然应该在适度、适量、精选、理解四方面做文章。为此,第一,制订计划,在每天的一定时间读。如幼儿园用不到一小时读,小学在早读时划出半小时的时间,即每天不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但要持之有恒。第二,读的内容不要贪多。要精练,要通俗,要生动,要少年儿童易于接受。如选择古代蒙书中的一部分,《四书》中的一部分,古代诗歌中短小精练的篇章等。第三,选取对培养儿童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生动形象,亦可选取扩大其知识面的内容,好内容是主体,尽量配以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第四,要少儿背的内容,一定对他们讲明道理。使他们先懂后背,这样既背的快,又背了有用。

为了体现以上设想,将过去的《四书》、《蒙书》、《千家诗》等拿来就用,显然不合适。为此就要另编。能编成韵文的更好,至少编成语录体,让少儿一段段地朗读、背诵。

语录体的读本是编者在大量古籍中选取其中一部分编成的。为了贯彻编者的要求,从古籍中挑选。为了建成大小体系,可以分类编排,分类分段,有目的的学习,既能学习到古人的精华,又能学以致用。当然编选出一个好本子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认真去做,集思广益,不断修改,日致完善,经过一定时间,总会出现几个既能体现古代思想、文化之珠玑,又适用于今日少儿所用的读本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