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实用幽默技巧
博列夫的一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幽默在批判领域里的妙用:“幽默是善意的嘲笑、温和的嘲笑,然而又并非毫不带刺。”幽默的运用形式有很多种,但通常情况下,说得含蓄的话总是比说得直白的话幽默效果更强一些,如果能够给幽默设置一个悬念,就会显得更加有力度。
一天晚饭后,小王夫妇在小区里散步,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逗一只猫。
小王便问妻子:“你猜猜这只猫是公的还是母的?”
妻子笑了笑说:“我又不是动物学家,哪能知道这个?”
小王信心满满地说:“我就知道,这只猫是公的。”
“为什么?”妻子不解地问。
小王答道:“刚才我看到那个女人狠狠地打了它一下,可它既不叫也不逃走,只是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男人不都这样吗?所以它一定是只公猫。”
妻子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要掌握设置悬念的幽默方法也不难,关键是学会如何设置“漏洞”,这个漏洞就相当于用声中的“包袱”,等它设置好之后,听众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被你的言语所吸引。之后,便是抖“包袱”了。“包袱”的抖开一定要出乎意料,与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有差异,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老李在小区门口碰到了好久不见的老张,问道:“老张,近忙什么呢?以前那么爱玩象棋,现在活动室里都看不到你了。跑哪儿去了?”
老张听罢,做出一脸无奈的表情:“别提了,前不久刚被‘双规’了!”
老李听罢吓了一跳,小声问道:“怎么回事儿啊?老张,你犯什么错误了?”
老张苦笑道:“儿子、儿媳刚给指派了任务,让我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送小孙女上下学,这不就是被‘双规’了吗?”
老李听完,恍然大悟,随即大笑起来。
另外,人们平常说话时,逻辑顺序和起承转合之间一般都有一个惯常的方式。但是,假如在说话一开始时先故意制造一些偏离常规的铺垫,然后再来个大逆转,往往也能获得不一般的效果。
周末,杜先生受朋友的邀请去参观一个书画展。一进展厅朋友就乐呵呵地说:“这次展览上还有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呢!”
“是吗?还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才能?”杜先生很惊奇。
“那当然,而且,这幅作品悬挂的位置相当显眼,每个人都能见到它。”
“这么牛?在哪呢?我去看看。”杜先生更加好奇了。
“看,就在那儿,就是那块牌子上的‘向右走’。”朋友答道。
杜先生的朋友运用的就是“衬跌扑空”的悬念设置法,让杜先生在自己正常的思维逻辑和猜测下扑了个空,巧妙而又充满了趣味。
设置悬念式的幽默就像是一部悬疑电影,总能引人入胜,让听众被当中的情节深深吸引,又能在结局的恍然大悟中获得额外的愉悦的感受。
王老师从师范类大学毕业后,直接回家参加了工作,做了一名中学教师。她似乎很久都没有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在有家长和同事的微信里,她经常晒美食、晒恩爱,甚至还将对于教师工作的怨言发在朋友圈里。
时间久了,王老师发现同学们对她总是指指点点,还有很多学生公开顶撞她。学校里年长一些的前辈们也对她爱答不理,唯恐避之不及。
王老师一直都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直到后来,教导主任找她谈话,批评了她的工作态度和行事毛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教重于言教,自己如果表现得懒散、随意和轻浮,自然得不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尊重。因此,为人处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说话也应该先考虑自己的身份,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说得得体,不至于引来一些麻烦。
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很受曹操的器重,做了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
曹操生性多疑,生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常吩咐侍奉他的人:“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有一天,曹操在帐篷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又上床睡觉。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佯装吃惊的样子,问道:“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真相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是在梦中杀人的,但只有杨修识破了他的意图。临厚葬时杨修指着近侍而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听到这话后非常不满,本来他就嫉妒杨修的才华,从“阔门”“一合酥”再到如今识破“梦中杀人”等一连串的事件,使曹操对杨修更是心怀芥蒂,因为杨修说话从来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处处都想显示自己的才华。
曹操恨杨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于是在后来的“鸡肋”事件中以“乱我军心”为由喝令将他推出去斩首,杨修死时年仅45岁。
很多人都说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嫉妒他的才华,事实上,曹操非常赏识杨修,否则也不会委以他“总知外内”主簿的职务,杨修自然也不会成为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但是杨修依仗着自己才思敏捷、聪颖过人的优势,总是当众识破并讲出曹操的心思,在不该说话的场合里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种恃才傲物的狂妄姿态当然会让曹操非常不满,杨修落得如此下场也属正常。
王女士目前的工作是在中关村的一家计算机公司做高级程序员。她之所以离开以前的那家公司,主要原因是她在公司的同事们面前说了一些抱怨自己老板的话,这些话被传到老板的耳朵里,终她不得不辞职走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老板交给王女士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并跟王女士事先声明:“这个工作难度有些大,你敢不敢承担,敢不敢接受挑战?如果不行的话,我可以再派别人。”王女士明白自己的实力,她知道接手的这个任务有些困难,但是她觉得在公司的众多人中,老板主动找她征求意见,说明老板非常器重自己,王女士一咬牙就接下了这个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结果,由于老板给的期限比较短,王女士后没能按时完成任务。王女士因此遭到了老板的批评,并受到一定的经济处罚。
王女士感觉非常委屈,同时也很气愤,她认为:既然这项任务这么艰巨,做不完本是预料中的事,干吗还要给那么短的时间?自己那么努力,没做完也不该算是工作失误,处罚也太不合理了。
“老板真过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我干那么难的工作,一点儿都不体谅我,我都已经说做不了了,可是他还非要让我做,没做完还要惩罚我,真是不公平。”这件事后,王女士时不时就在公司里跟同事抱怨。不久之后,老板又给了她一项新任务,这次王女士完成得相当顺利。
正当王女士高兴的时候,老板把一个难度更大的任务交给了她,并说:“在这个公司我是老板,作为一个下属,只有服从老板的命令,不能有任何抱怨。如果想要离开,我也不强留。你这次再完不成任务,就要考虑是否该换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了。”听完老板的话,王女士有些惊讶,一气之下就换到了现在这家公司。
王女士跳槽了,因为老板的那一番刺耳的话,可是老板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呢?原因还在于王女士的那些抱怨。抱怨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王女士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不该说话的场合里说了不该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