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臣服心理

让我就臣服在关系中的运作做个详述:

当你涉入了一场争执或冲突的情境时,对方或许是你的伴侣或者是亲朋好友,当你的立场遭到攻击的时候,先观测你如何防卫,或者在你攻击对方的立场时,感觉你的攻击力。观测你对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执着。感觉你在抹黑对方和合理化自己背后的那股心理情感能量。这就是“我执”的心智能量。透过你的认知和尽可能全然地感觉,而把它变成意识。然后有一天,当你再陷入一场争执的时候,你会恍然大悟,原来你有选择,你也许决定丢掉你的反应———只为了静观其变。你臣服了。我指的不是嘴上讲,“好吧,你说得对。”脸上却写着,“我才不屑于这种幼稚的无意识之举。”这种口是心非式的丢掉反应,无疑把抗拒误置于“我执”心智势力范围内另一个层面,同时高唱优越权。我指的是放下整个争权夺势的心理情感的内在能场。

“我执”非常的机灵狡诈,所以你势必要非常机警,并且对自己完全地坦诚才能看清自己是否真的拔除了你与心理地位认同的根,继而摆脱了你的心智。如果你突然有一种轻快、明畅和深度的和平感,这就是你真正臣服后万无一失的象征。然后再观测对方在你不用抗拒给他蓄能之后的心理地位。当心理地位的认同让路之后,真正的沟通就展开了。

面对暴力、攻击之类的不抗拒又是如何呢?

不抗拒不见得就是无所作为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任何“作为”都变成了“非反应作为”。切记东方武术中奥秘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

我们一直谈论的“无所作为”,就是处于深刻的“临在”状态里,那么你就是对情境和人的一帖最强效的转化剂和疗方。道家有一个名词叫做无为,通常被译作“无为而为”或“处静无为”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这个境界视为最高的成就或德行。它与一般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的死气沉沉有天壤之别。这种死沉的根源是恐惧、死寂或优柔寡断。真正的“无所作为”暗示了内在的不抗拒和深刻的警觉度。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情境所需,你的行动不再是对制约了的心智所做的反应,而是从你有意识的“临在”对情境所做的回应。你的心智在这种状态下摆脱了概念,包括非暴力的概念在内。如此一来,谁能预料你下一步的行动?

“我执”以为在抗拒之下才是你的力量之源。而事实上,抗拒反而断绝了你和唯一的真力之源———本体的联系。抗拒是披戴了力量面具的软弱和恐惧。“我执”把你纯净、天真和力量的本体视为软弱。“我执”视软弱为力量。因此“我执”便持续地存在于抗拒模式,大玩分身的角色游戏来掩饰其实是你力量的“软弱”。

在臣服之前,无意识的角色扮演,构成了人类互动的大部分。在臣服里,你再也不需要“我执”的防卫和虚假的面具。你反而变得非常简单、非常真实。“这么做太危险了。”“我执”提出警告,“你会受伤,你会变得脆弱不堪。”而不为“我执”所知的事实却是,只有透过放下抗拒,透过变成“脆弱不堪”,你才能发现你真正的、本质的“无懈可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